金融时报:融资担保:“担”起银企之间的桥梁

  • 2022年08月04日

金融时报 2022-08-04 08:28:37

 

6月30日,北京再担保公司旗下国华担保首笔50万元“分险抗疫贷”业务成功落地,这是与交通银行朝外支行合作开展的“总对总”批量业务模式的第一单。

“特别感谢交通银行的支持和肯定,使得我们银担分险再显成效。”深耕担保业16年,北京再担保公司总经理俞静深知银担分险的意义以及近些年在推进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大约10年前,中担、华鼎、创富等风险事件陆续暴发,北京、广东融资担保业曾一度处于漩涡之中。亲历这些的俞静对行业合规发展有着诸多体会:“当时机构多、小、弱,且真正开展业务的并不多,更别提跟银行谈风险共担。在经历市场洗礼以及相关规范整治之后,融资担保企业进一步明确了定位,从而在依法合规的框架下创新发展,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

制度保障:行业进一步聚焦主业

“全国融资担保公司数量在2012年达8590家,10年来,一些经营不善或者根本没业务的机构陆续退出市场,全行业法人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截至2021年末,融资担保机构4838家,累计减少四成以上。”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秘书长殷有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行业机构进一步聚焦普惠金融主业,小微业务占比42.2%,涉农业务占比13.3%,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作用不断彰显。”

2013年1月,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获批成立,这是行业加强自律与合规发展的关键事件。谈及对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提及的有两个:一是2015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二是2017年颁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发展,频频出台文件规范、助推行业发展。”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出新说,“《意见》出台被称为是‘融资担保行业的春天’,此后,2018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设立,2019年以后,《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办发〔2019〕6号文”)《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指引》《关于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先后发布,融资担保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及重视。”

在政策支持下,一些融资担保机构迎来跨越式发展。比如,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建设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担保体系”,形成了银行机构共同参与的“五级风险分担”机制,该集团担保融资金额(规模)由2013年的12.37亿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1010.1亿元。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主司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坚持“兴农姓农”,截至目前,累计担保4.59万笔、2237.17亿元,其中,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超过1000亿元。

殷有祥表示,行业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否则就难免会有大起大落。《条例》、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业法规制度体系,保障融资担保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业务转型:深化政银担合作模式

上文提到的“分险抗疫贷”中,获得贷款的企业为某商贸零售企业,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行业。

在得知企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后,交通银行朝外支行和国华担保迅速响应,通过“见贷即保”模式减少双方重复尽职调查,以最快速度完成尽调审批并放款;同时,国华担保将其综合费率降至0.5%。据了解,国华担保与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合作落地“分险抗疫贷”,通过银担分险和全线上流程操作,大幅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在近10年的发展中,深化政银担合作是融资担保机构一直探索的重要工作。“构建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参与的银担合作机制,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和利益融合,这是大势所趋,而且有助于增强银行主动风险防控意识,共同服务好小微企业。”俞静表示。

谈及银担分险的推进过程,陈出新介绍,2018年下半年起,公司开始探索银担“二八”分险业务,但推进较慢。2019年2月,国办发〔2019〕6号文为各地推进银担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以此为契机,公司加速推进银担分险事项。2019年3月,集团首笔银担分险业务“银担增信贷”落地。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实现银担“二八”分险业务规模883.94亿元,占比87.51%。

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融担”)于2019年底在福建省率先推出“见贷即保”业务模式,按照“渠道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坚持“2∶8”比例分险机制。3年来,通过见贷即保业务的推广,该公司已与28家银行建立风险分担合作机制,目前公司担保余额为34.58亿元,其中,“二八”分险分担业务余额为31.92亿元,银担分险分担业务占总业务比例的92.31%。

“银担合作仍需持续深化。”殷有祥说,随着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国家农担联盟公司与多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建立“总对总”战略合作关系,省级机构与地方法人银行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风险分担机制难落地,银行机构保证金收取比例高,具体承办机构合作意愿低等方面问题。

提升效率: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2022年,融资担保业内人士谈及最多的是数字化转型。

“过去我当客户经理时,我们写一个项目评审得二三十页纸,然后走流程,需要各环节签字,一圈下来至少一个月,一个客户经理服务30来户就是极限。”俞静说,“现在,我们旗下子公司业务人员也就20多个,有将近1000户的在保客户,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都是科技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北京再担保线上保后小程序,针对单笔直保业务规模3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成功放款后,后台将自动生成保后计划,并及时派发下户订单给保后外协专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保后管理中流程繁琐、人工成本高、保后不及时等痛点,实现公司保后管理工作“降本增效”和企业监控信息实时显示,对于保后报告中的异常提示,系统识别后将快速实现风险分级,促进公司融资担保业务稳健发展。

2021年起,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持续推动产品数字化。创新善担贷、银担经营快贷、财园信贷通线上担保贷,推广国担快贷等线上担保产品,快速提升担保服务效率,形成增长新引擎。2022年1至6月,通过线上担保业务为4.63万户提供了131.11亿元担保贷款,户均仅28.3万元,精准满足“小而散”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宁德融担董事长黄钰剑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融资难题,就必须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汇聚更多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将尽调从线下移至线上,最大限度提高申请和审批时效。”该公司自2021年起启用“担保云”系统,并依托担保云平台开发更多普惠业务产品,利用担保云平台“信用信息数据库+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政银担企四方优势推出针对产业的纯信用线上特色产品。目前已相继与工行、建行开发“国担快贷”“善担贷”业务,二者都属于担保云系统与银行信贷系统接入共同开发的场景类线上业务。

俞静认为,展望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融资担保行业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科技能力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着公司能走多远、走多好。

(作者:本报记者 胡萍 编辑:李自钦 余嘉欣 )